由朗誦少年看當今教育
文/鎮棠
利申︰小學中學均曾參與英詩獨誦的我,
其實也覺得他的動作很誇張的。
近日不論Facebook、輔仁,甚至大眾媒體、大陸的微博,均談論此位朗誦少年,謂其誇張造作。有人則持「唔造作邊度有人睇㗎」一類的論調。實在,作為過來人,我深明要遷就評判有多重要。那將定奪你的分數,繼而在你的成績表,繼而在你的Testi(如有)。當然,之所以大家不禁訕笑,皆因諸位覺得彼之表現與我們的社會規範(social
norms)多少相悖。這些角度之前有許多大佬已闡釋之,不才無謂獻醜。
首先梁同學在這個物欲橫流、繁華似錦的大都會中,仍能平靜下來,與父親和老師共同探討和揣摩《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已是份屬難得。細嚼古詩詞散文,容其散發箇中之味道,將其內化,變成自己思想的一部份(an
integral part of one's mind),對自己的文筆有所裨益,亦顯得自己並非不學無術之人,這一點我是佩服梁同學的。
其次,有多少人未看梁逸峰之前聽過《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老實說,我也未聽過。原因?我們的教育不再重視古詩詞,不重視美感教育。試想想連五育中,「美」也是放在德、智、體、群之後,學生怎樣領會美?美術科更名為視覺藝術科,仍然以考核打分形式「評估」學生的「美感」,out啦!點解咁多人用Arial同Comic
Sans MS,點解咁多人忍受佢地用Arial同Comic Sans MS啊?佢地的美感教育FAIL左啊!
當美感淪為評分制度下的產物,就別指望學生有可能對美產生好感,或者懂得讚天地之化育。如果沒有讀過《岳陽樓記》,就不知道原來天然景象順手捻來可以用四字格寫得如此有致(以至筆者去旅行也時常不經意唸出范公的文句,恰巧與眼前景物相同);如果沒有讀過《六國論》,不知道論說文也可以這般鏗鏘,字字擲地有聲,言簡意賅有霸氣;如果沒讀過好的經典,就不知何物為糟粕。如今是白話文的時代,文言之任,已然減弱,但這不代表文言無用。最簡單的對聯,深一些的舊體詩詞歌賦,都要講求平仄對仗等(這些問林非兄,他更熟悉),這是最基本讀書人應該要知道的。
現在的中文教育教學生將文章分解再分解,再抽取其中心思想,問問哪一句有什麼意思,蜻蜓點水,而若此泥古之風續吹,學生又怎可以了解到古文的旨趣呢?沒有人介紹他們看《聊齋志異》、《笑林廣記》,他們怎麼會知道古文也可以寫得咁過癮呢?如果考評局、校方「視覺偽術」科仍然堅持考核打分寫report,任你帶學生去博物館多少次,他們這輩子也不會領略到以往中華文化之秀美,西洋文化之瑰麗。
利申二︰我唔係大中華膠,只係日漸發現中華傳統文化有好多好厲害的地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