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本土,不僅是本土
文/鎮棠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來港於文匯報工作的北京女「作家」賈選凝,
近日由藏在文匯無人識,變成一朝登枝天下聞,出了
一篇藝術評論,
談《低俗喜劇》(《低》),居然還拿了五萬元。名是有了,
但怪不得人家把你「污名化」。
首先,她提到《低》「以極富羞辱性的方式去『污名化』
大陸人形象……其實是狹隘的『精神勝利法』」。即係咁,
如果一個人、一間公司、一個組織其身並非不正,又何懼人家污蔑?
《低》確有借某些大陸人來開玩笑,
不過觀眾和導演都知道這是調侃手法。
部分大陸人行為的荒謬程度實在令人髮指,導演可能借此作一點「
推論」,不過電影可以有很多種,人家不是拍紀錄片,
不是每格都要與事實相符嘛。喔你可能說,你這是誹謗喔、污蔑(
對,這傢伙連污蔑兩個字都不會用,走去用歐化中文的污名化,
然後袋走公帑五萬,你說惱人不?)大陸「同胞」--閘住。
大陸人在港的行為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而港人在大陸也見過許多駭人聽聞的事情,
何況我不相信賈小姐遊遍大江南北,通曉各處文化,
如是者就不僅僅是電影學院畢業、在文匯報工作,
而能當上一名現代徐霞客了。
好了說回正題。「本土」,就是你原來生長的地方,
我現在居住的城市,香港。雖然《低》
片成本和收益也可算上是刀仔鋸大樹,可是不要忘記,
這個世界不光是香港才說粵語的。事實上,
港產片在廣東也很受歡迎。她說彭「『只』取悅本土觀眾、『只』
瞄準本土市場的電影」。現今是二十一世紀,網絡時代。
雖然從網絡BT是犯法--噢,而且在中國你怎樣下載也不是『
非法』的--,
但這無疑利便了許多香港電影在廣東變得越來越流行,
不論是合拍還是彭導演一類本土片。就算不下載,翻查資料,
去年年中政府的電影發展局就推出了「資助香港電影(粵語版本)
在廣東省發行上映計劃」等,加上廣東政府的措施,
廣東省電影院能提供更多與香港同步上映的港產片。實際上,
通過日漸活躍的粵港民間交流,廣東觀眾也可貼近和明白港人的「
笑點」和共鳴位。說是本土,實際上不僅是本土,
筆者許多廣東朋友也很喜歡看港產片,
大抵因為廣東自己無法製作一套全粵語電影放上大銀幕,
就是有也是主旋律,不及香港的過癮。
她認為港產片應該走向「健康的審美和省思現實的人文關懷。
唯有如此,港產片才會再度煥發出它的生命力。」喂大佬,
人家導演拍什麼關你鳥事,我也可以說春晚是北方文化霸權啦。
趙本山、小瀋陽、
郭德綱一類北方笑匠的小品也曾以取笑傷殘人士為樂,
難道這也很健康審美,極能省思現實麼?
2013年春晚小品那男角就叫郝建,「好賤」,「
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邪(鞋)」一類的爛梗,
依賈小姐所見也應該統統拿掉,不然春晚沒有生命力,沒人看的啊。
到時候豈是賈大小姐能負責?喔,現在北方有好多人看春晚,
那是不是證明大陸人低俗呢?
她續說「這種文化消費上顛倒黑白、毫無反省能力的惡性循環,
才真正讓人感到悲哀」,指的是杜汶澤先生接受採訪時表示「
低俗是港產片的一個核心價值」。
殺破狼先生在回應她的觀點時,
說「每一個地方都自己獨有的文化,
而那些文化當然包括其語言特色和本地人才懂的笑話,那是很正常。
外地人看不明白,就應該謙卑地學習、搜集資料,而不是大吵大鬧。
」粵語之奧妙,自不用說,粵語粗口之字字鏗鏘、句句到肉,
是筆者觀察過眾多語言及方言當中最無可比擬的。筆者粵語、
普通話/國語流利,英語還可,上海話會少許,
也喜歡學習他國文化。看香港的棟篤笑、北方的小品、
上海的海派清口、台灣的相聲、西方的笑料,各有不同笑點,
但需要熟知當地文化,你先識得笑,不然你就唯有眼睜睜,不對,
耳睜睜聽著別人的笑聲然後自己牽強地擠出一個笑容,
而也許這個就是賈小姐。
綜觀全文,她並非言之無物,但著實有點偏頗,
偏頗得叫港人難以啞忍。筆者雖非名筆,但也僅欲抒一己之見,
僅此而已,就此擱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