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

[CLPRO中譯/可唱版/國語] 希冀與光榮之地 Land of Hope and Glory


Land of Hope and Glory, Mother of the Free,
How shall we extol thee, who are born of thee?
Wider still and wider shall thy bounds be set;
God, who made thee mighty, make thee mightier yet,
God, who made thee mighty, make thee mightier yet.

希冀、光榮之地,自由的母親,
該如何讚美妳,誰生生不息?
更大更闊廣,更壯大疆域;
強大的上帝,成就更強的妳,
強大的上帝,成就更強的妳!

2011年9月26日

Some about Languages

[Foreword: I guess it's the first time that I wrote my blogpost in English, so if there are any grammatical mistakes, please kindly point them out :) ]

As a former British colony, Hong Kong inherited many treasures (as well as bads)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including certain institutions, which differentiate Hong Kong between other Chinese-speaking cities, for instance, ICAC and SPCA. Yet,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 one topic that I concern a lot.

Ethnic minorities exist in many big cities in the world, for example, London, New York, Vancouver, just to name a few. In Hong Kong, the main ethnic groups are Indians, Sri Lankans, Thais and Pakistanis (and so on). Offspring of these groups speak their own languages, and thus Cantonese is rarely used except at school. Unlike ethnic Chinese students, most of them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complicated characters and grammar rules, that greatly differ from their own languages. The Education Bureau does not really help them, and extra supports are not provided for them.

Another strange thing - Hongkongers discriminate Mainlanders, regardless of places of origin. I feel that Cantonese-users make me feel better, although I am an eloquent speaker in Mandarin, aka Putonghua. Certainly, there are some of them are black sheep, but Hongkongers seem to magnify them, and think that all Mainlanders are the same. Well,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ir behaviour - squatting, talking loudly (on the phone / face-to-face), spitting, littering - is unacceptable and intolerable. Yet, for those 'good sheep', we should treat them fairly, especially those Cantonese, who live in the north of the Shenzhen River. At least, I do not discriminate Cantonese, that almost can be described as 'our ethnic root'.

2011年9月23日

[剪報同步] 梁振·英年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已經知道我想談什麼︰不錯,正是行政長官選舉。

在談二位候選人前,先看簡訊二則。

首先,范徐麗泰表明不會參選,可能是不受北京祝福--誒,這可不是我的說法,是媒體用,我跟從罷了。(話說回來,第一次看見這個用詞,立刻叫我想起天主教愛國會,箇中意思,毋容贅言。)這證明了范徐麗泰在「第零圈」競選就不夠人支持,遂謂「有能者居之」,表明其政治立場。

其後,下筆前一週,《星島日報》載「容永棋、胡定旭挺唐」。
(剪報評論原文摘錄,不重覆,請自行點閱)
看到這裡我不禁失笑,宗教和政治不知何時,從中世紀復活,「政教合一」狂魔又再出沒。很難想像在現代社會居然還有人抱這種想法,怪不得某名治鼠了得的尊貴的法律系講師當年在立法會選舉中誘騙某大型教會信徒的選票,正九西……啊不,我指其為「正宗的九龍西議員」,別無他意喔。XD
<本來有點離題,但既談起上帝來,也順道一寫。>
 在早前的時候得悉曾蔭權和林公公是教徒,十分驚詫。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啟示錄》更有提及末日審判的事。這些仆街(剪報原文作渣滓)真的會受審判嗎?(想到這裡請按這裡看一個笑話)地獄已經裝滿了許多人,東條英機、墨索里尼、希特勒、明太祖、毛澤東、鄧小平統統都在那兒招著手,恐怕閻王會大喝一句︰「畜牲,想進來你還不夠格!」

好了,先談唐英年。這傢伙實在太「條屌揈」(維基百科如是寫),要是得用一個書面語,大概該用「叫人哭笑不得」。

時光機帶我們回到1994年的議事堂,時年四十有二的他說︰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列明,到了 2007 年,港人係有自由決定立法會將會點樣組成,我深信到時候,港人係會要求有六十席直選。2006年,昂坪360開幕儀式英文致辭時,索性用「Ngong Ping Sam Luk Ling/衫碌拎」作設施名字;2008年,有酒店被查封,導玫酒店住客需入住社區中心,他邊笑邊說「嗰班友條屌揈喺街度」;2010年,論及政改方案的設計是「顧全大陸」。哎喲笑得肚子也抽了,還有今年的「完全是垃圾」論,「完全是垃圾」。網民的主流反應是祝他「英年早逝」,但願如此。


就這些叫人笑翻了的例子,再加上他平時的笑容,我很懷疑剛才談及的容永棋很可能已有早期精神不正常狀態,即是思覺失調。我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笑口噬噬,岌岌可危」。口蜜腹劍、笑裡藏刀,李林甫的嘴臉,一概學得可謂青出於藍。要是用哈巴狗一詞來形容他,愛護動物人士大概會撰文鞭撻我。

梁振英出生在一個警察家庭,後赴英進修,在1970年代已開始回大陸義務教學,分文不收。或因如此,深受北京當局器重。

一九八九年六月七日,那是血腥劊子手殘暴鎮壓後的三天。變色龍的膚色能隨壞而轉變。咦,梁、唐,還有我們偉大的李氏力…啊不,李嘉誠先生,均一一由靈長目人科,基因突變成爬行綱屬的變色龍啦!(放他們到海洋公園是為官商勾結,萬萬不可便宜盛智文!)

「我們強烈譴責北京當局濫殺市民的冷血暴行、並沉痛哀悼為民主進步的中國而犧牲的愛國同胞」……慢著,這是人話還是變色龍語?

2010年11月,梁振英質疑劉曉波獲諾獎的合理性,更指鄧小平更應獲和平獎。此論惹來無數民主派非議。

又當被問到現時對六四的看法,梁振英笑而不語。我在想,當香港通過基本法廿三條後,他會否也是笑而不語?又或面對若唐英年逝世,他會否也是笑而不語?我的反應是,笑而不語。

不錯,他確是不像一名弱智人士,不過他違背諾言,又何以教港人信任?「N屆不選特首」論,今天說自己說得太盡,更明言「出任特首當仁不讓」,似要將弱智人士比下去。

什麼?「海軍鬥水兵」?別濫用典,軍兵均是真材實料能幹的啊,起碼鬥的背後,有多於1200人的意願作為支持。

2006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溫家寶訪問芬蘭,當中借孔子的說話 ,語出《論語·裡仁》︰「德不孤,必有鄰」。唸過歐洲史的都知道一戰期間,德奧不都是一對好朋友麼?有著這樣的鄰,邪惡和邪惡,即使香港馬上有普選,弱智人士和變色龍,你選誰?我的要求不像容先生般挑剔苛刻,給我一個人好了。




2011年9月8日

Marginal Propensity to Live

對於不了解、不熟悉宏觀經濟的讀者,以下我會嘗試用一點概念來借作解釋,會嘗試解釋清楚,但不要期望你一定明白,不明白就由得它吧。

本地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對於一般讀者應該不會陌生,簡稱GDP,算是量度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吧,又稱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包括消費Consumption,投資Investment,政府開支Government Expenditure,出口及入口Export and Import。當中本文想借用的概念,是邊際XX傾向。

在消費一項中,可分為自發消費和誘發消費。自發消費即是衣食住行,你沒收入都需要的那些啦;誘發消費即是這隨收入增多而增多。寫作公式,即是C=C* + cYd,消費等於自發消費,加上邊際消費傾向乘以可支配收入(或稱除稅後收入)。邊際傾向,時而寫作小草c,又或mpc,不一而足。Numerical example︰衣食住行,我需要100元,而若我有10000元收入,我會用70%作消費,邊際消費傾向便是0.7,消費一項便是100 + 0.7 (10000) = 7100元了。

(讀者︰入得正題未啊喂?)
得得得。
自出娘胎,不同人有不同際遇。有人父母離異,有人身體殘缺,有人智力未全。
我不知道諸位有否想過,生存下去,為的是什麼?
「唔知啊,搵錢卦」「無諗過」我猜是大多數港澳人的想法。
很多人會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過當中不少又服膺於金錢之下。
上面的mpc、還有mpi、mpm等,都隱含著最大的一個假設(是筆者原創的概念)︰mpl≠0。
只要你還生存著,不管你對生命有多大期盼或熱誠,都有mpl。 

mpc、mpi都可以由自己控制,mpm由自己的經濟體控制,不過mpl,能控制的除了自己,還有死神。
有看過死神來了系列的朋友,都知道片中的人雖然很有求生意志,卻難敵天意。
死神每天從來都和你擦肩而過,只是所有事均「好地地」,自己又感到安逸,於是便不覺察。
片中死神殺人的方式,並沒有出動本尊,而是透過一些「意外」來令他遇害。
生活中基本上處處可以出現意外,尤以人煙稠密的香港為甚。
由出門開始,升降機鬆脫、車禍、甚至在輕鐵月台被瘋漢推入路軌等等,沒有什麼不可能。
去年長沙灣的工廈失火,層層意外,一旦聚焦便會成為大意外,搞不好搞出人命,遂令英年消防員殉職,殊為可惜。
說到尾,安全的問題,防患於未然的問題。
問題是,很多時候我們連發生什麼也未知道,一來就是意外,難免令人一時間難以接受。
經濟除了談最大化Maximization,如利益等;mpl也應最大化,求生意志、對生命的積極投入不斷提升,有益之至。
很多時我們會埋怨,但只要還活著,所有事情,時間會解決,因為,很多人想活著,卻不能,而自己能活著,卻不想,合理嗎?

2011年9月2日

一年總有那麼幾次…應該不止幾次。

(返工人士篇)
一年總有那麼幾次…應該不止幾次。
歡樂︰和想一起的吃上一頓好的。
肉赤︰不熟的朋友收到的紅色炸彈,總之銀包乾硬化,急性發錢寒。
呻︰抱怨著。
 CL喜歡的金句之一︰「唔開心,份糧包埋架喎」(摘自好戲量,潮性辦公室)
疲累︰面對人的行業,總是疲累(有什麼行業不用面對人的嗎?………沒有)
生病/想放假︰「望住個月曆黑多過紅,頁頁都簡直黑色多過籠」…又或者是「請假最好事假病假卡啦卡啦」又或者「我唔放假既話會影響我內分泌」(摘自KZ,紅日)
想吃東西又不想吃東西
回家什麼都不想做只想睡
又或者看T●B無腦電視劇輕鬆一下腦袋


(學生篇)
不想上學,因為有作業
想把討厭的人的照片列印然後當標靶
呻窮卻又拿台唉瘋出來。
總之想多睡一會
認同懶惰是人的天性,不繳功課很合理
認為生活像被強姦,改變不了就得好好接受
考試時取笑老師替角色起的名字,又或索性起些自以為老師看完會笑的名字,
例如向華強,中田英秀,溫家寶,游念慈,巫/毛一心,施思賢



2011年9月1日

很想

很想自然醒才上學。
很想去旅行。
很想開心一些。
很想用自己的興趣來賺錢。
很想有一個她。
很想在週末有一隻貓和我一起。
很想遠離補習社。
很想念小時候。
很想挑戰權威。
很想學校有更大的人事更變。
很想唸一些自己覺得真正有用的知識,而不是機械性操作。
很想大學是培養品德的地方而不是職業訓練所。
很想中國有民主。
其實不知道為什麼很想。
總之,很想。

做吧。
去自修吧。
去旅行吧。
去開心吧。
去按自己的興趣賺錢吧。
去泡妞吧。
去養貓吧。
去逃離補習社的魔掌吧。
去時光機吧。
去直斥權威之非吧。
去投訴學校沒有更大的人事更變吧。
去投訴考評局吧。
去投訴香港大學吧。
去投訴中國共產黨吧。
對吧,這些都是遙不可及。

2011年8月22日

密碼試用

密碼是 nowenter

2011年8月19日

[CLPRO詩化中譯] Rule, Britannia! 治世不列顛 (首三節)



1

When Britain first, at Heaven's command
Arose from out the azure main;
This was the charter of the land,
And guardian angels sang this strain:

"Rule, Britannia! rule the waves:
"Britons never will be slaves."
天令初現 降不列顛
蔚藍海中 瑰麗可見
桓桓大地 遂作誓言
天使頌唱 不絕連綿
治世英倫 伏浪濤險
不列顛人 不甘卑賤

2

The nations, not so blest as thee,
Must, in their turns, to tyrants fall;
While thou shalt flourish great and free,
The dread and envy of them all.

"Rule, Britannia! rule the waves:
"Britons never will be slaves."
民族富盈 蔭祐可證
竭盡熱誠 暴君剿清
爾等興旺 茂盛繁榮
伊等人民 向慕稱羡
治世英倫 伏浪濤險
不列顛人 不甘卑賤

3

Still more majestic shalt thou rise,
More dreadful, from each foreign stroke;
As the loud blast that tears the skies,
Serves but to root thy native oak.

"Rule, Britannia! rule the waves:
"Britons never will be slaves."
爾等尚應 雄武威嚴
敵國中樞 揮之一劍
摧其之力 聲響震天
為國效力 如木固延
治世英倫 伏浪濤險
不列顛人 不甘卑賤


2011年8月17日

一女生參加中大迎新營後逝世之事

生命的離去,固然可惜,更可惜的是,(據校方所講)這是一位勇於承擔、樂於協助的好學生。
先和大家回顧一下舊況︰
【明報專訊】大學迎新營又再「玩出火」,上周約一千五百名學生參與中文大學的迎新營,學生搞手不理校方指引,發動學生集體叫喊猥褻、侮辱女性口號,又製作模仿桑拿浴室的海報。中大學生會強烈譴責這行為侮辱女生,有學生已向校內「性騷擾政策委員會」投訴。中大校方高度重視事件,表明將「嚴正處理」,不排除將紀律處分有關學生。平等機會發言人表示,「帶有猥褻或侮辱性的說話」已可能構成性騷擾﹔建議校方或學生組織制訂守則,如同學感到不安亦應拒絕參加活動。

中大分為四大書院,各書院每年均會同期分別舉辦迎新營,幾乎所有新生都會參加,是大學一年一度的盛事,俗稱作「大OCamp」。按傳統,四院新生會集齊百萬大道,各佔一方,書院的籌委會預備大量口號,發起學生鬥喊口號,又稱「四院互片(對罵)」。

今年的「出位口號」不乏意淫及涉性騷擾之作,包括「聯合組媽最盡責,含吹舐啜有方法,皆因家法好嚴格」、「無波仲著小背心」、「汁多肉厚好騎呢」、「崇基女宿係妓寨,鍾意SM好變態」、「組仔叫雞唔俾錢,組女做雞好淫賤」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10816/small/head_4104.jpg
《蘋果日報》2011年8月16日的頭條則載「中大迎新營玩死女生、作家之女留遺書跳樓亡」,另一邊廂沈祖堯先生透過中大公關部門發稿悼念肇事女生。(順帶一提,其英文版亦可閱覽,用詞不俗)

有人於FACEBOOK開設專頁,譴責《蘋果日報》的編輯,容此題作封面。誠然這吸引了我的目光,但如果以銷量為優先考慮而妄顧李先生的感受,亦非良方。傳媒理應有專業守則(code of ethics),顧及逝世遺屬的感受。

《蘋果日報》的記者們,稿子寫她鬱鬱寡歡;商業電台8月16日23點44分報導指「沈祖堯表示,經了解後,並無發現迎新營涉及不適合的活動,死者在四天迎新營期間並無受到欺負,亦無表露不快,未知她輕生的原因。」

我想,這世上,知道真相的人不多,我不是其中一個,不容我去臆度。長久以來,中大的迎新營給別人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近年本港各大學迎新活動越玩越意淫,受到多方批評。其中中文大學更多次被揭發在迎新營大玩不文遊戲,包括人人雙手直豎中指做出不文手勢,耳邊吹氣、面貼面 傳牙膏等遊戲。今年中大新亞書院本月初舉行的迎新營預營更大玩色情遊戲,有「男男」扮人形蜈蚣隔着褲又聞又錫屁股,相片事後被人傳至社交網站流傳,一度引 起校方關注,事件曝光後,有關相片隨即在社交網站被刪除。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表示,大學迎新營玩得過激,以致有人受傷或犧牲,實在不能接受。
大學理應是作育英才,培育社會棟樑的地方(我知道這話很廢,但起碼它應該如此),豈容此等猥穢事情發生?自己意淫自己召妓也罷了,不要把自己的一套套諸新生上。當然也有中大學生到那專頁說,該系的迎新營絕無半點欺凌,最多只是吃水泡餅不可喝水,迎新營師兄說髒話會被罵等,不過那是物理系……無論如何,Orientation的前半是Orient、東方,太陽冉冉升起的地方,像迎接著久違的一抹晨曦一樣,珍惜和尊重,理解和包容,不要再四院互片了。要是這樣作為發泄,請到別處去發泄,新來就不是要給欺負的。

Anyway, I hereby express my deepest condolences to her family and friends. May all readers wish her rest in peace (and for those Christians, please kindly pray to God).
No one would have expected such tragedy. May she rest in peace, and may her family and friends overcome such pain.

延伸閱讀︰中大就蘋果日報報導的聲明

2011年8月15日

粵語流行曲--改編


《雨愛》本是楊丞琳主唱,後粵語版改由樂瞳演唱,豈料在YouTube猛遭劣評,先不說她的唱功,我想批判的是這個粵語化就當成抄歌的這個想法。
香港粵語流行曲自1950年代開始發展便有改編歌的概念,一路不絕。早若鄭君綿時代的「煲燶粥」(Sealed with a Kiss)、又或芳艷芬的「孩兒自幼受了父愛」(Que sera sera,標題為筆者所加)等,到後期許冠傑的《麻雀耍樂》(A Little bit of soap),到後來日語改編時代,如張學友的《李香蘭》(行かないで)、譚詠麟系列等,在此不贅。它們構成了香港樂壇的重要部分,雖然謂外地曲,譜上粵語詞後,立即令歌曲生色不少,大家唱K時亦可方便的以粵語唱出不同語言的歌曲。
到了近年,有一些(新晉)歌手的歌仍有改編的現象,這不奇怪,特別是本地作曲人的曲大家聽濫了,又想聽聽如果這首歌有粵語版會如何,也有這個現象。那些歌是標明粵語版的改編曲的,但是原曲的支持者則一味說原曲怎好怎好,粵語版就怎麼難聽(間接投訴粵語詞),「好心佢就唔好抄人地隻歌啦」。
聽眾不了解歌曲已交版權費/徵得同意等,只懂說是抄歌,你這不是冤枉是什麼?
某隊香港的稱謂搖滾樂隊的某軟性飲品的歌曲「●時起●」那些就真是抄得十足十兼自稱無聽過那首歌。你改編我唔怪你啊,改編改到神神化化……
總而言之,未了解真相前,請勿胡言亂語。你可以批評他的唱功,但你單純為批評粵語填詞而批評,那就是無充分理據,不可以說「總之就唔得啦」,那是哪門子的話?

新詩《在吉野家》- CLPRO

在吉野家
不消三十分鐘
它已被送入垃圾桶

一個挑食的兒童
一種「政治不正確」的習慣
一股無名的衝動
一個協助餵食的母親
一邊問「吃一下這個好不好」
一張嘟著的可惡嘴臉

一個平凡的下午
一件不平凡的事兒
一種生活態度
一瞬間
在一一年
一一看見了。

2011年8月13日

[詩化中譯] 耶路撒冷 Jerusalem



And did those feet in ancient time,
Walk upon England's mountains green:
And was the holy Lamb of God,
On England's pleasant pastures seen!
And did the Countenance Divine,
Shine forth upon our clouded hills?
And was Jerusalem builded here,
Among these dark Satanic Mills?

Bring me my Bow of burning gold;
Bring me my Arrows of desire:
Bring me my Spear: O clouds unfold:
Bring me my Chariot of fire!
I will not cease from Mental Fight,
Nor Shall my sword sleep in my hand:
Till we have built Jerusalem,
In England's green and pleasant Land.

桓桓古聖先賢,英格蘭山踏遍︰
主之羔羊引牽,英倫牧草可見!
天上神聖光線,曾於高山耀閃?
聖城之所興建,處惡魔之地焉?

賜我金弓耀閃,賜我欲望之箭;
賜我矛叢雲現,賜戰車放火焰。
將不止心內戰,亦不休吾之劍︰
誠待耶路撒冷,英倫大地再現。

2011年7月27日

I love JAMES BLUNT

talented, really.
http://www.sweetslyrics.com/images/img_gal/6852_3.jpg
我高度推薦畀大家︰
All the lost souls
1973; Same mistake; Carry you home; I really want you; Shine on
Back to Bedlam
You're beautiful
Some kind of troubles
封面有趣,內容0雞包。

每一首歌,牽動過你的回憶嗎?
以心,發現心。

2011年7月22日

How to forget someone



坦白說,很難。
姑且叫她做Y。2011年初,偶然機會下我在facebook認識了Y。
她有男友,我知道,我只是想做個朋友。
她動過一次氣,說我連對她的興趣都沒有深入了解,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我道歉。
其後認識了和我同一日生日的她,S,比Y小。
開心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都在電話線上/SMS上聊。數個月來是不斷爆分鐘的日子。
忽然,失聯了。
我擔心,她很冷淡,不知道知道了什麼的她用了些理由敷衍我,連帶S也開始不理我。
傷害,不是一朝一夕的。
差不多一個月了,到底我的心想不想忘記這兩個我曾經付出過很多時間和金錢的朋友--對不起,人家當你是狗公。
做過的一切都只是徒勞。
討厭我吧,如果這是種解脫。
傷口即使癒合了,還是會有疤痕,任你怎用除疤膏,你心裡也會有那道疤痕,會否隨時間而忘記那裡曾有道疤痕?不知道。
照常的日出,照常的人群在竄動。照常的坐車,但是每當到了S和Y家附近的車站,不禁想起她們。
從前手機裡載著的照片,全刪掉,卻不想刪掉電話號碼。
人總是害怕失去,而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會回來。徬徨無助、很想有人幫助自己,但也會有人存心作弄。
努力忘記?我哭了。

2011年7月21日

我覺得男人到左三十歲都要依賴交通工具真係好可憐

TITLE這句明顯是個eyecatch,捉住你的眼球而已。XD
交通工具從來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論你住哪兒,只要想到另一個步行到不了/不想步行的地方,巴士、鐵路、小巴、渡輪等都是需要的。
九巴提出應建立穩定票價基金,但早前才加完價,擺明「昆明擺檔擺明昆」,盡拿市民的好處。
一個廢柴政府可以幹什麼?無他,連交通出行高昂的票價都解決不了,何以要求政治改革?
參考一下人家倫敦,TfL是如何運作的,要麼參考大陸,人家的地鐵多少錢巴士多少錢我們多少錢。